博白雜技 人間巧藝
玉林新聞網-玉林日報訊(記者 李媚/文 陳東/圖)以“絕活”謀生、用“巧藝”立人,是這里最平凡的故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這里一代代演員不斷挑戰極限、突破自我的真實寫照。
這是中國雜技之鄉——博白,長江以南唯一一個“中國雜技之鄉”。
步入博白縣城區客家書香小鎮,博白縣民間文化藝術保護傳承和展演中心即位于此。在雜技部(原博白雜技藝術團)的訓練房內,一群小小年紀的雜技少年正在開展各自雜技項目的練習。
博白雜技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唐國成正在幫助學員練習頂功。
“今年6月,新培養的一批36名學員將回到團里實習。通過以演代練的方式,獲取更豐富的舞臺經驗。實習結束后,他們可以選擇受聘成為正式的雜技演員,也可以追尋更大的舞臺?!辈┌卓h民間文化藝術保護傳承和展演中心主任呂光東告訴記者。
一名學員在教練的指導下,練習側空翻。
新穎的創意、高難度高驚險的表演,是最大的看點?!拔覀兒苣艹钥?!別人不敢表演的,我們敢上!”博白雜技市級非遺傳承人包海玲說。
俗稱為“大力戲”的雜技藝術在博白縣源遠流長,在明朝就已存在,是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成立于1957年的博白雜技藝術團,起初只是一個走鄉串戶“跑江湖”的小演出團體。20世紀90年代,在遭遇發展瓶頸期時,博白雜技藝術團厚積薄發,將這一項古老的民間雜技藝術登上國際舞臺,最終塑造了一個縣城雜技團的“國際傳奇”。2011年,更是憑借《力量的抗衡》這一節目,代表廣西獲得中國雜技的至高榮譽“金菊獎”;2014年,博白獲中國雜技家協會授予“中國雜技之鄉”稱號。
一對學員正在搭檔練習獨輪車項目。
“雜技是‘童子功’?!辈┌纂s技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唐國成說,孩童時,父母因他調皮的性格,將他送到雜技團練練性子。如今,唐國成與博白雜技已有30多年的羈絆。盡管偶爾還演出,但培養更多的雜技苗子,已成為他更重的擔子。
草帽項目的動作要求整齊統一,孩子們要經過無數次的反復訓練。
為傳承和保護博白雜技,博白縣民間文化藝術保護傳承和展演中心雜技部采取校團合作的方式,并從全縣各鄉鎮挑選有意向的學員送至廣西藝術學校培養?!澳壳暗膶W員主要來自一些困難家庭,他們在這里接受3年至5年的基本功訓練和文化課的學習?!边@些年來,唐國成眼見著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向舞臺,讓更多的人感嘆于這門藝術的驚奇。
練雜技沒有不吃苦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頂、毯功、劇目、體能,每一方面都要投入極大的專注度。如今,數十名孩子在這里受訓,每天訓練時間超過10個小時。唐國成說,孩子們每天最大的任務就是練功,為了能站到更大的雜技舞臺上實現那一刻的精彩,他們必須挑戰身體的極限,反復練習。
即將“畢業”的學員李玉豪、朱雅婷一起展示了雜技項目《肩上芭蕾》。
“年輕人是雜技藝術的未來。只有像雨后春筍一樣培養更多的年輕演員,博白雜技才有更長遠的未來。這是雜技精神和文化根脈的延續?!碧茋筛嬖V記者,雜技團不僅僅是一個演出團體,更像老演員和徒弟們的“家”。多年來,他和同事給徒弟們傳授技藝,親眼看著他們成長。
原標題:
博白雜技 人間巧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