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云灌區工程開建
茂北古運河是否曾開通引熱議
2021年12月24日,玉林市龍云灌區工程試驗段正式開工。龍云灌區范圍涉及南流江、北流河兩流域,行政區涉及玉林市北流市、陸川縣、玉州區、福綿區4縣(市、區)。工程的開工,再次引發了不少文史愛好者對茂北古運河是否曾經開鑿通這個歷史話題的探究。
傳說,在明朝時期,在北流江和南流江之間開鑿過一條茂北古運河。之前曾有專家學者進行實地勘查,未發現相關實物資料,認為古運河只是設想,并未實現過。我市文史愛好者黃繼軍最近通過查閱歷史資料,認為茂北古運河曾經開通過。
茂北古運河到底有否開通?具體位置在哪?且看黃繼軍通過鑒閱眾多古籍方志并結合長年的田野調查,而尋找到的茂北古運河的起點、走向、范圍和距離,看看對解開茂北古運河之謎有沒有參考價值。
茂北古運河構想始于600多年前
茂北古運河開鑿的時間約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在《明史》中,有如是記載:“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一月辛未,廣西鬱林州民李友松上言:本州北流、南河二江,其間相去二十余里,乞鑿河通舟楫,以便行旅。仍乞蠲其所侵田稅及設石陡諸閘?!泵髂┦穼W家談遷著的《國榷》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辛未,鑿廣西鬱林州北流南河二江?!?/p>
而在《大明英宗?;实蹖嶄洝肪碇氖啊秶丁肪矶?1555頁載:“正統三年六月癸酉,行在兵部郎中羅通降北流縣容山閘官?!秉S繼軍說,當時容山閘主要管理的正是茂北古運河。這證明在當時已經開鑿了茂北古運河,并已正式運行。
茂北古運河示意圖。
黃繼軍說,《明史》中還有這樣的記載:“正統六年(1441年)一月丁巳,廣西有鬱林州北流縣言:洪武末,設容山閘。其后水塞閘廢,至今四十余年,閘夫三十九人,統無所事,宜裁革為便,從之?!睆拿骱槲淠┰O容山閘至正統六年(1441年)水塞閘廢剛好40多年,與史料相符,“證明了容山閘確實存在?!?/p>
“茂北古運河的開通,得益于當時的形勢?!秉S繼軍說,古籍記載表明明朝洪武年間,朝廷大力興修農田水利,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各地官員對于百姓的水利策議方略,都必須向朝廷及時如實稟報。茂北古運河在這個時候開通,可謂是水到渠成。
茂北古運河或在民樂、新圩一帶
黃繼軍說,經他考證和調查,茂北古運河位置在現在北流市北部的民樂鎮及新圩鎮一帶。他查閱過《北流縣志》,之前在北流北部,有個叫沖龍里的村落,古稱西鄉龍門陡口村。那里在古時筑有一陂壩,叫陡口陂?!侗绷骺h志》光緒版(卷十·武備)載:“陡口隘離城三十里在沖龍里與容縣界次沖”“容山閘在沖龍里中村舊設有兵今裁”。由此可見,黃繼軍判斷茂北古運河位于民樂鎮及新圩鎮一帶是有依據的。
“根據古籍和遺存地名以及山形水系綜合分析,茂北古運河中心點應該是現在的民樂鎮蘿村陡口自然村一帶?!秉S繼軍根據古籍推測分析,茂北古運河由東西兩河道段組成,東河道段為民樂河,西河道段為西埌江,兩江河通過挖筑陡口壩連通形成茂北古運河。民樂河與西埌江源頭都發源于北流北面大容山南麓,由于集雨區不同,兩河在陡口村龍門峽谷處形成兩條并行走向相同的天然河溪,民樂河(古稱平河水)與西埌江(下游稱平安江)兩水在陡口自然村最近處僅相距數十米,是挖掘運河的最佳選擇點,這為茂北古運河開鑿創造了極好的天然條件。所以,茂北古運河的中心點應該就處于這個位置。
黃繼軍說,根據古籍分析,可以判斷出茂北古運河的流向:民樂河發源于大容山南麓,它流到現北流市民樂鎮蘿村陡口自然村龍門峽谷后,開始向東流,經民樂鎮蘿村、蓮塘、會眾、南慶、水岸和山圍鄉的李村、塘頭村等沿途匯集溪流,最后從北流民安鎮的高車村附近(現北流市輕工業園區)注入北流江。河流全長22.2公里,河流高程78米,天然落差412米。
而西埌河同樣發源于大容山南麓,它在烏巢山西面集雨區形成的西埌河上游到自然村龍門峽谷后向西流去,經車腳塘、橫埌村、坡心村、西埌鎮、田心村沿途匯眾溪流,最后在北流市新圩鎮陶山村合水口與六洋河(舊志稱綠藍水)、白洲江交匯流入玉林市玉東新區茂林鎮境內注入南流江主干流。河流全長14.8公里,河流高程 84米,天然落差396米。
黃繼軍說,茂北古運河就是利用天然河溪開鑿連通南流江和北流江的水系,它利用民樂河與西埌河相距最近處的陡口挖通設置陡壩使兩河相連通航。
“從方志描述和自然河溪走向分布及田野調查,茂北古運河前期的中心點應該在北流市民樂鎮行政蘿村陡口自然村附近?!边@是黃繼軍的最后結論。
茂北古運河因“泥瘀水塞”廢棄
《北流縣志》載:“陡口隘和容山閘都是古代軍事機構的稱謂,并有駐兵保護?!睆倪@一點看,容山閘水利系統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到了正統六年(1441年),茂北古運河因“泥瘀水塞”廢棄?!叭萆介l被廢時還有閘夫39人,證明容山閘有較大的規模?!秉S繼軍查閱《漕河圖志》,里面說到,船閘管理有基本編制的規定,一般為30人,少則20人,多則40人。容山閘廢棄之時尚有39人之多,可見容山閘規模之巨。
古籍對容山閘的相關記載。
茂北古運河廢棄后,當地官府曾設想另開新道與南流江連通,在北流城區南面秤砣灣處,利用北流江與南流江海拔高低差開鑿人工運河與北流城區西河相連,但終沒有成功開通。據北流學者覃光林調查研究,認為當時官府試圖開通的這條人工古運河開端于北流河珠砂秤砣灣(即現圭江三橋上游745米處),現存有人工開挖痕跡河道起始北流江秤砣灣(也叫勝陀灣),止于銅州中學附近,全長1466米,目前尚能辨認640米,河床大部分地方寬50米左右,最寬處73米,最窄處12.5米,河床與東面堤壩頂相差6.2米至10.3米之間,河床與西面山邊平坦處相差5.7米至13.8米之間。覃光林進行田野調查時,秤砣灣村民反映前人口耳相傳,這一段人工開挖的溝渠叫仙人河,傳說是為了連通到南流江而挖的,已有五六百年歷史,但據說最后只開鑿了一半就停止了?!爸劣谠?,由于沒有史籍資料佐證還有待考究?!秉S繼軍說。
茂北古運河是否開通眾說紛紜
茂北古運河一直是我市相關專家學者關注的重點,早在2015年1月,玉林市博物館于少波、劉付茜、蒙漢盛、曾凱謀四位學者就茂北古運河沿線進行實地勘查,勘查路線上并未發現石陡、閘門、堤圍等遺跡,人工夯土和石砌痕跡亦未發現。結合文獻記載及實地勘查情況,最后得出結論 :“茂北古運河”只是在明洪武二十七年得到了明太祖的同意修建詔令,但實未開鑿,并不存在。
而在1990年出版的《廣西通志·水利志》記載:“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二月明太祖朱元璋應鬱林州民眾之請,同意鑿通西江水系一級支流北流江與獨流出海的南流江之間約20余里的水道,并設石陡諸閘,以縮短西江中上游地區出海航程,惜因故未予實施?!?/p>
茂北古運河有否開通,至今仍未有定論。但龍云灌區的開建,將連通北流河與南流江,從水量相對豐富的北流河引水至南流江,同時充分利用周邊現有水源及渠道,整合周邊13個現有灌區形成大型龍云灌區,構建“兩江、多庫”的龍云灌區水資源配置體系,600多年前的夢想,現在即將變成現實。
原標題:龍云灌區工程開建 茂北古運河是否曾開通引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