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芒編 “編織”世界
2022年11月7日,國際竹藤組織成立二十五周年志慶暨第二屆世界竹藤大會在北京開幕,主題為“竹藤——基于自然的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
博白縣是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都,其芒竹編織歷史悠久,地域文化濃厚,編織技藝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予以保護和傳承,外貿出口占了很大的比例。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的那段時間,一名外來的“打工妹”與伙伴們一直在踐行“以竹代塑”的倡議,利用跨境電商把藤編籃子賣到了60多個國家,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當村口變成“數字化出??凇?,他們一起從源頭實現了讓“世界更小、生意更大”的目標。
小芒編,大世界。博白芒編農戶用手實現“指尖上的財富”。
一個“編筐人”的突圍
2020年初以來,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按下“暫停鍵”。博白縣近400家編織企業遭受重創,出口訂單急劇下降,幾家產值超千萬元的芒編企業陷入頹勢之中,工廠運轉難以為繼。博白縣凰圖工藝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有名的出口藤編購物籃企業,公司產品一半以上依靠出口,公司同樣陷入困境。
“當時,幾乎所有客戶都要求我們延期出貨,幾百萬元的藤編產品積壓在倉庫,把幾個生產車間都囤滿甚至發霉了?!被叵肫甬敃r的情景,公司負責人黃連將感慨不已。
是坐而待斃還是另辟蹊徑?頭腦活絡的80后黃連將選擇了后者。黃連將深信:民族工藝是沒有邊界的,既實用又環保的產品全球通用?,F在必須改變“線下等客來”的傳統模式,迅速打通國內國際市場的“現貨、定制雙賽道”。
受到國內大部分民眾居家隔離期間制作面食的啟示,黃連將和公司的研發團隊決定制定幾套符合海外市場需要的產品方案,藤編面包發酵籃便是其中之一。利用阿里巴巴等跨境電商的巨大引擎宣傳和精準的大數據處理能力,凰圖公司開發的“藤編面包發酵籃”一經推出,就在國外市場大受歡迎,網上訂單從幾百個到幾千個到幾十萬個……呈幾何級數字增長,產品供不應求。
依靠精準把脈市場需求,2021年,凰圖公司逆勢而上,創下了3500多萬元的產值。尤其這款“藤編面包發酵籃”累計獲得了線上訂單3500多筆,在海外賣出面包籃52萬個,單品價值達到令人驚訝的1200萬人民幣,成為“網紅爆品”。當地許多芒編企業也快速加入面包籃的生產行列,迅速盤活了國際國內大市場,整個博白芒編行業的低迷經營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轉。
來自百色革命老區的壯族姑娘黃連將自稱是“編筐的人”。23歲大學畢業這年,她形單只影來到博白打工,從事芒編行業,一干就是18年。如今,特別能吃苦耐勞的黃連將在這個行業立了足,生了根,成了家。2012年,她與同是“打工仔”的丈夫從零起步,創建了一家名叫“凰圖”的芒編工藝品公司。沒有工人,自己就是工人,沒有曬場,馬路邊就是曬場,求質量,抓創新,謀發展,勵精圖治,凰圖公司從創立之初的幾個人到現在有固定員工60多人,編織戶1600人,形成10大系列1萬多個品種,產品遠銷歐美、中東、東南亞等25個國家和地區。從當初產值幾千、幾萬元的家庭小作坊,到現在數千萬元的公司規模,成為博白縣工藝品的領軍企業,去年創下產值3200多萬元,其中外貿出口超1500萬元。依托阿里巴巴等線上渠道,凰圖公司推開了“直播帶貨”這扇窗門,開辟了國內國外大市場。
黃連將告訴記者,剛入行做跨境電商直播的時候,她還是個實打實的外貿“小白”,英語發音不標準、語法不準確、專業技能儲備不足,但是,她和她的團隊還是勇敢地站在了新的行業風口上。正是依靠這種“勇氣、堅守和夢想”,終于讓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藝品走向了市場的時尚前沿。去年3月,凰圖公司率先在玉林成立國際業務辦公室,引進了2名留美歸國人才,組建11人的外貿業務團隊專事“跨境電商直播”,成為“博白芒編”開拓海外市場的先行者和主力軍,為其他同行企業提供了可以復制的“范本”。
黃連將的事跡一年內3次榮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參評2022年度阿里巴巴國際站“數字外貿真牛獎”總決賽榮獲冠軍,央視給予了熱情的點贊。去年初,黃連將代表博白縣參評“2021年度廣西民族企業十大‘榜樣新桂商’、十大‘桂族新品牌’網絡評選”結果雙雙獲得第一名。
以此為契機,去年底博白縣委、縣政府舉辦了高規格的“2022年中國(博白)民族品牌助力鄉村振興合作發展交流會”,旨在做大做強芒編產業,把“博白芒編”這張名片全面推向世界。博白縣委書記孫國梁說:“我們要更好地發揮黃連將女士‘榜樣新桂商’和凰圖公司‘桂族新品牌’的標桿示范作用,巧借民族品牌與榜樣桂商的力量,打響‘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都’品牌,促進博白編織工藝品產業強勁發展,持續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p>
小芒編做成大產業
凰圖公司轉變經營模式,在互聯網上簽訂了豐盛的訂單,但如果單靠他們公司的產能,這巨額訂單是無法完成的。黃連將的底氣來自她背后有一個完整的芒編產業鏈和海量的編織戶支撐。有了數字化外貿這一工具,在山村也能趕上前沿做好世界生意,越來越多像黃連將一樣的實力外貿商家,就敢把夢做到海外去,把產品賣到海外去。
芒竹編產品是博白縣的傳統手工藝品和特色支柱產業,群眾基礎好,產業門檻低,靈活方便,輻射面廣,老少皆宜。廣大編織戶農忙時下田耕種,農閑時進廠做工或領原材料回家加工,可在家里、廠里編織,也可以在田間地頭、祠堂廳廈編織,時間地點靈活,被人們譽為“指尖上跳動的財富”。目前,全縣有386家編織工藝品企業,其中規模企業19家,自營進出口企業47家,有固定企業人員2.1萬人,臨時、季節性從業人員20萬人左右。這么一個20多萬人的編織隊伍,聲勢可謂是浩浩蕩蕩。
博白縣水鳴鎮龍利村的“90后”夫妻黃彬靜和馮振東,是一對以編織為業的年輕人。由于手藝精湛,黃彬靜的手工編織作品經常作為樣品發往海外。眼看企業訂單越來越多,這位年輕的“老師傅”不再只滿足于自己單干,而是把周邊村落的鄉親們都發動起來,自己轉行成了二級供應商。她和丈夫負責將材料發給村民,再回購村民編好的籃子。黃彬靜粗粗算了筆賬,一年下來他們夫妻倆靠編織手藝能有10多萬元的收入,幾年下來,曾經一貧如洗的黃彬靜夫婦現在買了兩輛送貨車,由她發動起來的編織戶有100多戶。
像黃彬靜和馮振東這樣的“二級供應商”,只是凰圖公司42個經紀人的其中之一。正是由于有了這些龐大的編織隊伍和完善的管理網絡,博白芒編才得以滾雪球般地越做越大?;藞D公司的成功“突圍”,還極大地啟發和鼓舞了像佳裕、東美、新和、尚豐、新民族等博白編織企業的佼佼者。這些公司不再坐守困城,紛紛開拓思路,主動出擊,一方面通過“公司+訂單+農戶”的生產形式,在資金、培訓、技術上大力支持農戶,更緊密地與編織戶捆綁在一起;另一方面更主動地對接市場,改變傳統的經營模式,積極參與到“直播帶貨”新的營銷方式上來,鉚足干勁要在國內國際編織品大市場里分得一杯羹。
主動融入市場的效果顯而易見:企業有了利潤,獲得了生存和發展。全縣芒編產業形成10大系列5萬多個品種,簡約時尚,低碳環保,集實用性、藝術性、觀賞性、收藏性于一體,贏得國內外客戶高度贊譽。借助跨境電商這一“數字化出??凇?,讓博白芒編“一鍵出?!弊呦蚴澜?,產品主要銷往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斯洛伐克、澳大利亞、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加納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值近40億元,每年創造外匯10多億元。
一個產業傳承百年技藝的同時帶動一片就業,實現鄉村振興。芒編企業把“扶貧車間”建在農戶家門口,有效解決了農村閑散勞動力務工難、增收難的問題,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可以學到一門技藝,得以脫貧致富。
Basket就是博白
中國竹藤編織北看山東臨沂,南看廣西博白。其實,博白芒編扎根于民間的沃土,更富有原生態和原創性。博白芒竹編織技藝發軔于宋代,經過民間編織藝人代代口授手傳得以發揚光大, 2014年,博白芒竹編織技藝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予以保護和傳承,被人們譽為是“指尖上跳動的財富”。
參加過“廣交會”的人都知道,老外說的英文“籃子”Basket指的就是博白,因為來自博白的芒編籃子很有名,“Basket”就成了“博白”的代名詞;就正如英文“China”原意是“陶瓷”,因為陶瓷來自中國,中國瓷器做得最好,西方人都喜歡,“China”就變成了“中國”的稱謂一樣。
博白縣地處亞熱帶,氣候濕潤,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其中芒草和竹子是博白最為常見的植物之一。博白民間編織藝人從生產生活實踐中積累經驗,根據生活需要,從本地文化、審美情趣出發,將芒草和竹子作為原材料,經過刮青、剖篾、去皮、剝芯、薰曬、防蟲防潮處理等加工程序后,用交、壓、串、纏繞等技法,在定制的模型上編織成各種生產生活用具,生態環保,結實美觀,栩栩如生,暢銷國內,還漂洋過海成為許多家庭的“寵兒”,逐漸成為當地農民的生活來源和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
博白縣組織編織企業參加“廣交會”。
1972年春,一款名叫“竹手籠”的手提行李箱參加“廣交會”時,曾驚艷四方賓客,大家對這款來自廣西博白精美的芒編工藝品贊不絕口,成為廣西第一種出口國外的編織產品。博白縣是世界第一大客家人聚居縣,博白芒竹編織技藝及其產品,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和審美價值,鮮明而生動地體現了博白客家人聰明、勤勞以及富于想像和創造的精神特征,為研究博白客家文化、客家人的歷史、廣西乃至全國、人類編織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財富。
近年來,博白縣委、縣政府創新推行“公司+基地+鄉村振興”模式,主動服務,加快推進編織工藝品工業園區建設,著力打造全國編織工藝品的產供銷集散地,通過“大眾化”傳承、產業化保護,推動這項具有地方特色非遺文化的升級換代,實現100億元的產業集聚?;藞D公司還一馬當先響應地方政府號召,第一個進駐博白縣城南產業園并開工建設新廠區,計劃用地30畝,項目投資1.1億元,將引入半自動化生產線,申建國家AAA工業旅游景區暨研學旅游基地,預計2025年年產值達一億元,吸納就業人口超5000人。
既有收入,又可以照顧5個還在讀小學的孫子孫女,70歲的張進英(左)很開心。
博白芒編正呈現勃勃生機、萬馬奔騰的局面,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得到世人的矚目。前來參加“2022年中國(博白)民族品牌助力鄉村振興合作發展交流會”的嘉賓、廣西區社科聯原副主席成偉光說:“世界芒編看中國,中國芒編看博白。在鄉村振興這個過程中,博白人找到了發力點,那就是芒編產業;博白縣編織品這張非遺名片,終于得以轉化為能夠帶動全縣經濟發展的真實推力?!?/span>
相關新聞
三次榮登央視
近三年來,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按下“暫停鍵”,博白縣近400家編織企業遭受重創。博白縣凰圖工藝品有限公司在總經理黃連將的帶領下,克服諸多困境,逆勢而上,積極利用國際電商平臺公司實現內銷外銷“雙循環”,線上線下“雙賽道”,2021年創下了3500多萬元的產值。其中一個單品“藤編面包發酵籃”在海外賣出52萬個,產值達1200萬人民幣,成為 “網紅爆品”。2022年5月1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頻道(CCTV-2)“經濟半小時”欄目以《“土貨”搭上跨境快車》為題,對這種現象進行了10分鐘的探討播報。
黃連將(左二)登上央視。
2022年8月22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CCTV-1和CCTV-13)的《新聞聯播》播出“解碼十年:為鄉村振興插上互聯網翅膀”節目,重點介紹廣西博白縣江寧鎮四聯村通過快速的網絡與世界相連,為鄉村振興插上互聯網翅膀?;藞D公司負責人黃連將作為代表向世界宣介了博白芒竹編織工藝。
2023年1月1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頻道(CCTV-2)“經濟半小時”《品牌強國之路》專題紀錄片,用30分鐘的時間講述了從革命老區百色來博白的“打工妹”黃連將把博白山村的“非遺”芒竹編工藝品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數字化出海平臺一鍵賣到全球25個國家,帶動1600多位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動人故事。
阿里巴巴“數字外貿真牛獎”
2022年12月20日,阿里巴巴國際站“數字外貿真牛獎”總決賽在杭州舉辦。來自全國的21位優秀外貿人,通過現場公開直播的方式,展開終極對決,比拼數字化外貿能力。來自祖國南疆廣西的博白縣凰圖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黃連將代表中西部大區參賽,在全球擔當賽道榮獲冠軍,摘下該獎全國最高榮耀。
黃連將(右三)獲阿里巴巴國際站“數字外貿真牛獎”。
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網站是全球國際貿易領域內最大、最活躍的網上交易市場和商人社區。據了解,數字外貿真牛獎是阿里國際站的年度外貿新勢力商家評選活動,目前已經連續舉辦三年。預賽階段,來自全國7個分賽區、30多個省市的外貿人,經過層層PK和突圍,最終有21位優秀的外貿人挺進全國總決賽。值得一提的是,這21位來自國內各個省市的優秀外貿人,他們都通過阿里國際站的外貿全流程數字化服務,從容鏈接世界,實現生意增長。
“榜樣新桂商”和“桂族新品牌”
2022年1月21日至25日,由國家發改委主管的《新型城鎮化》雜志社和新型城鎮化網聯合廣西民族文化發展研究會舉辦“2021年度廣西民族企業十大‘榜樣新桂商’、十大‘桂族新品牌’網絡評選”活動,博白縣凰圖工藝品有限公司及總經理黃連將代表博白縣參評,獲得最高人氣點贊,在“榜樣新桂商”和“桂族新品牌”評選中分別獲第一名。
黃連將(左一)獲“榜樣新桂商”和“桂族新品牌”獎。
2022年12月30日,博白縣委、縣政府以此為契機,在博白縣王力書院舉行了高規格的“2022年中國(博白)民族品牌助力鄉村振興合作發展交流會”,目的是發揮“榜樣新桂商”“桂族新品牌”的標桿示范作用,巧借民族品牌與榜樣桂商的力量,全力打響“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都”品牌,促進博白編織工藝品等民族產業強勁發展,加速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博白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博白芒編 “編織”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