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舊憶
朋友,你眼中的故鄉是什么樣的?我眼中的故鄉,是夕陽下沉,倦鳥歸林,農人返家,炊煙裊裊……不管離開故鄉多遠,只要一想起,就會感到十分安定、祥和。
我的故鄉位于南方的一個小村落。村中樹木眾多,棗樹、板栗樹、李樹、竹子……郁郁蔥蔥,綠意盎然。我最喜歡觀賞竹子,陽光斜斜射入,被竹葉遮擋,稀稀疏疏的光斑落在泥土里,那落在地上的竹葉剪影,看上去詩意而美好。村民的住宅坐落其中,因為綠蔭很多,房子內比較清涼,縱使在盛夏,也沒有幾分炎熱。十一月的時候,綿綿細雨會將山林和房屋都暈染作淺淺的綠,空氣里都是濕潤的泥土氣息。奶奶以前住的老房子是一間舊瓦房,鄉下的月亮總是很大很亮,年幼的我晚上和奶奶一起睡覺的時候,就會看到霜色的光輝從瓦縫射進來。后來每當我讀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會想起那一束射進來的月光,真的如同霜一般潔白。長大以后,我住的都是樓房,再也沒看過那般皎潔的月光。
有一條小河穿村而過,常年潺潺地流著,不曾停歇。村里的小孩總喜歡去河邊玩,我也不例外。河里有很多不知名小魚,河水清澈透明,水底的沙子清晰可見魚影,可謂是“皆若空游無所依”,勾得人心癢癢,但一靠近,它們就四處逃散,不見蹤影。也有大魚,它們一般游得很慢很悠閑,但也只能在岸上才能窺見其身影。有一回,我順著河去找奶奶,看到一條大魚也正逆流而上,和年幼的我保持相近的前進速度,仿佛與我同行,真是有意思極了。不知道它是不是也看見了我,想與我做個伴呢?小時候,我曾在河里抓了一條菩薩魚,通體是很好看的紅色。它的彈跳力很強,主要拿著吃食放在距離魚缸水面半米的空中,它就會跳起來夠手里的吃食,每次有小伙伴來家里,我都會讓我的魚展示它的驚人彈跳能力,往往能引起小伙伴們的驚訝與羨慕。后來我又把它放回了河里,讓它有更大的空間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動。
村里的鄰居都很熱情,而且有很多都沾親帶故的。走在路上,誰家有果子,有糖果,總是塞一把。誰家有事需要幫忙,一招呼大家都會去。媽媽是一個閑不住的人,有空的時候,總會帶著我走門串戶。到了冬天,大家圍坐爐子邊在一起進行鄉下“茶話會”,嘮些家里長短。逢年過節,大家一起包粽子,誰家有粽葉就提供粽葉,誰家有黃米就拿出黃米。一個粽子,先是一層白米鋪在粽葉上做底,然后是一層黃米,再放一塊切好的豬肉,再一層黃米一層白米包起來,系上紅繩或黑繩。包好了放進熬熱水的大鍋,燜煮五六個小時就出鍋了。剛出鍋的粽子是最好吃的,晶瑩剔透的白米、軟糯可口的黃米還有肥瘦相間的豬肉,粽葉的清香滲入其中,一口咬下去,可謂是唇齒留香。每一個離開故鄉的人,都不會忘記那一口粽子的味道。
每年春節,鄉下總是很熱鬧。除了發紅包,放煙花的傳統環節,我們還有炮會。炮會還會組織舞臺表演,穿得大紅大紫的老奶奶、小孩子走上舞臺,唱歌、跳舞、演小品,臺下的人或坐著,或站著,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笑容,喜氣洋洋的,一年到頭的奔波和疲憊在此刻消散??蠢哿?、嘴饞了,廣場上擺著很多小攤,有吃的,酸嘢、烤串、缽仔膏、冰糖葫蘆等等,過年收到紅包的小孩自然不會吝嗇,吃得油光滿面、心滿意足。賣字的攤邊每每圍著一大群人,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叫好,好不熱鬧,字有寫草書的,龍飛鳳舞,有寫藝術字的,妙趣橫生。有一回我看到一個叔叔,據說是位教書的先生,能寫竹子模樣的藝術字,而且行筆十分流暢,仿佛已經寫了千萬遍,看他寫字真是給人視覺上的享受。
小的時候在鄉下,總是很羨慕城里的交通便利、生活便捷,燈火不熄。后來父母接我到城里讀書,一開始確實很新奇,但看久了城里相似的街道和綠植,卻又開始想念村子里自由生長的樹木,抬頭就能看見的皎潔月亮和肆意的風。慶幸生長于農村,讓我能在田埂上光著腳自由自在地奔跑、將泥土捏成小人、用手掬起從山上留下來的冰涼泉水。有時候厭倦了在鋼筋水泥間單調的生活,真想化作鄉間的一陣清風,吹過金黃的稻,撫過兒童天真的笑靨,蕩起水面的一點漣漪……
原標題:故鄉舊憶